介面差異
首先,介紹新版與舊版本於寄件時所用「使用介面」上之差異性,除前篇提及到的色彩、按鈕更生動、美麗外,還有下列差異:
1.按鈕文字
在舊版本中寫信按鈕上的文字為「編輯」,而新版中則以更白話方式,以「寫信」來取代原本「編輯」的文字(如下圖)。
新、舊寫信按鈕之差異
2.右方快捷鈕
舊版本:按進去後為預先編輯好的信件範本(如上圖),提供使用者選擇。
新版本:將原本信件範本的功能放置於寫信介面中,取而代之的功能是「開啟新視窗寫信」的功能。
3.編輯介面
新版介面新增、修改4個地方(如下圖),其新增的功能稍後介紹之:
新版介面新增、修改4個地方
(1)附檔欄位:在舊版中,此欄位出現是當有檔案確實被附加時才出現。
(2)範本欄位:此功能於舊版是預設在左方功能按鈕中(參閱1.按鈕文字),將此欄位搬移至編輯介面中,除了讓使用者更加方便外,也讓本來空白的地方,增添一些美感。
(3)按鈕靠左對齊:舊版本中是靠右對齊(參閱影片)
(4)編輯頁面大小:此功能是我最推薦的功能之一,往往寫信的時候,明明螢幕尺寸很大,在舊版本中都要手動至環境設定的頁面中設定,有點囉嗦、麻煩。新版本中,這項功能的出現,使用者更加方便的編寫信件。
Mail2000 After and Before 寄信篇
新版與舊版本於寄件時所用「使用介面」上之差異性。
4.功能列
(1)附檔
舊版中有三種方式來上傳附檔:
電腦檔案、Mail2000線上檔、透過網址下載。然而在新版本中,將
第三種「透過網址」的上傳方式給予取消,不知是暫時或是其他原因呢?老實說,我覺得此方式很方便,不須透過使用者上傳,但願是因測試版的關係,才沒有此功能。
附檔在新舊版本之比較
(2)編碼
新版去除正體轉簡體、簡體轉正體,取而代之是增加「自動偵測」的功能。
編碼在新版中增加「自動偵測」功能
(3)選項
舊版中,若由草稿匣開啟編輯信件,一旦寄出便會自動刪去草稿匣中的信,若想要再修改一下,寄另外一封給人,就必須從信件備份匣中重新編輯寄送。在新版本中,
新增「寄出後刪除草稿」以及「可查詢遞送狀態」(後方詳細介紹)的選項,讓使用者可以更加方便使用。雖然只是小小的功能,但對一些使用者來說,可能是大大的幫助呢!此外,新版中移除轉碼的選項。
新版本中,新增「寄出後刪除草稿」、「可查詢遞送狀態」的選項
(4)儲存
起初認為這個功能在舊版反而較好,因新編輯頁面就是第一次編輯,何必還要像新版中多一個儲存的按鈕,就儲存新草稿就好了不是?後來,我發現我錯了!怎麼說?第一次存成新草稿後,舊版中依舊停在原本畫面,故可繼續編輯,但這時問題來了,若打到一半要儲存,由於畫面還是與原本相同,沒有單一儲存按鈕,故必須存成另個新草稿,也就是會多一個信件檔案出來,必須手動去刪除,造成使用者的麻煩,這可說是舊版中的一個Bug。
儲存草稿
(5)預覽
於下圖兩版本比較之下,可明顯看出新舊版版的差異,新版加上Openfind的Logo、水平線以及多一對關閉與寄出的按鈕,為何會多這一對呢?小編我想了許久,目前還沒想到。
兩版本信件預覽的比較
新增功能
1.編輯頁面大小
上方有提及到過,這個功能的出現真的讓使用者非常的便利,在此,更詳細的說明此功能:舊版中在編輯前必須去使用環境中設定,編輯區的顯示範圍,而且都要
像玩猜猜樂一樣(如下圖),必須猜猜看哪一個大小比較適合。新版本則是讓使用者更便利,直接在編輯區旁給使用這來設定,並且不在像舊版那麼死板,直接用百分比或是符合螢幕的選項給使用者挑選,比較人性化。
編輯頁面大小
起初,我以為新版有個Bug:在新版使用環境中,依舊保留著編輯區大小的設定選項,不過這個選項的功用似乎完全沒用,也就是說新版中的這個功能,已經完全失效,既然完全失效,為何還要給人設定呢?還是有其他作用?
後來在編輯「我的檔案篇」時,發現編輯區大小的設定,其實是給「檔案內容的編輯區塊」所使用,而並非給編輯信件時所使用之,故還是有用途的。其詳情可參閱「我的檔案篇」
2.上傳附加檔案
(1)上傳狀況
舊版中,一旦要上傳附檔(特別是很大的檔案),選擇好並且確認後,使用者無法立即得知目前上傳狀況是怎樣,就只能乾等。
新版中,於選好檔案並確認後,在寄信介面之附檔欄位有相關訊息,當滑鼠移動至欄位時,會顯示出目前為[上傳中]或是[完成](如下圖)。比較可惜的是,
如果能夠顯示目前上傳的進度或是大小,以及上傳到一半可以取消上傳的選項,這樣的話會很好,希望下一版可以納入考量。
上傳狀況x單一檔案太大提醒
(2)單一檔案太大提醒
舊版中,往往都要上傳完後才通知無法傳送,這樣造成使用者非常的不便。新版中,如果檔案太大的話,在上傳前便會先行提醒,並通知使用者取消(如上圖)。
(3)上傳前計算統計檔案大小
當某檔案欲加入已含有許多檔案的信件,在上傳之前,系統會先統計加上此檔案後的大小,倘若會超越單封信件能夠傳送的檔案時,便會跳出提醒(如下圖)。
上傳前計算統計檔案大小
3.預約寄信
舊版預約寄信,續透過手動的方式來依序選擇日期。在新版當中,透過行事曆的方式,利用「點選」的方式即可快速選擇日期,此外也
不需另外叫出Windows內建的行事曆來對照星期幾,方便了許多。
預約寄信
透過行事曆的方式,即可快速選擇日期
4.可查詢遞送狀態
我們使用
手機寄送簡訊,過一會兒後會收到對方是否成功收到此簡訊的回傳訊息。新版的信箱系統就是運用這個道理,來確認對方收到信的狀況。在此小編我直接用例子來說明,比較容易理解:
一、討論項目
(1)首先將寄送出去的信件分成三大類:
[1]內部寄件:拿自己寄給自己為例
[2]外部寄件:寄到舊版信箱或是其他Yahoo、Google等信箱
[3]錯誤位址:寄信至錯誤的郵件地址,而錯誤的地址又分成3大類:
1) 123@123:@後只有一小串數字
2) 123:@後沒有輸入位址
3) 123@jfie.ck.123:@後有完整地址,但此地址實際上不存在這世界上
4) 123@mail2000.com.tw:外部主機沒有此帳號存在
(2)探討對方收到信後的情況
[1]收到後信件不開啟(不做任何動作)
[2]收到後將信件開啟
[3]收到後將信件刪除
[4]由回收桶移回收信匣(刪除後移回收信匣)
[5]信件被讀取後,再改成未讀取
[6]對方將送件方加入排外名單
二、寄送郵件
步驟流程:(如下圖)
[1]傳送信件前,至功能列中勾選「選項」/「可查詢遞送狀態」
[2]傳遞信件
[3]至「送信匣」或「虛擬信件匣」/ 「可追蹤狀態」即可查詢
[4]點選收件人旁的小圖示
[5]即可顯示出郵件遞送的情況
查詢遞送狀態的步驟流程圖
三、「查詢遞送狀態」的結果顯示
(1)內部寄件(自己寄給自己)、外部寄件(寄到其他信箱)
收信者收到後處裡信件的情況,有許多種可能,所以回傳的結果當然也會有所不同,不過這只針對內部寄件才有較多效果作用(如下圖表格)。寄到外部的信箱,由於對方系統沒有支援此功能,故無法判別許多種狀況。
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倘若對方將送件方加入排外名單,針對內部寄件會顯示遞送失敗,不過若寄到外部信箱,則依舊顯示遞送成功。此外,對於內部寄件時,對方若將其刪除後再移回收件匣,會顯示成已讀取,而不是已刪除,這是個蠻有趣的地方。
內部寄件、外部寄件的結果顯示
(2)錯誤位址:寄信至錯誤的郵件地址
送件錯誤時,基本上多數都是因為地址寫錯的關係,除了系統會回傳一封送件失敗的信件外,新版的寄件系統也會自動判斷失敗的原因(參見下表)。
錯誤位址寄件後的結果顯示
補充:
123@123:這似乎是一個Bug,系統會一直重新寄送,造成無窮迴圈的情形發生。
123:@後沒有位址,系統會自動判斷成123@068.v6.mail2000.tw,也就是內部寄件
(3)信件遞送中
如果當網路比較慢,或是對方主機回應較慢等原因,在結果欄位會有「信件遞送中」的圖示(如下圖)。待一陣子後,重新整理狀態視窗,即可看到傳遞的結果。
各類狀況小圖示